实验技术 荧光显微镜检查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荧光显微镜是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的基本工具。荧光显微镜是由超高压光源、滤板系统(包括激发和压制滤板)和光学系统等主要部件组成,是利用一定波长的光激发... 2016年02月26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实验技术 免疫酶法标记用酶的特点和种类 免疫酶法是借助酶细胞化学等手段显示组织抗原(或抗体)的新技术,是在免疫荧光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不同点是用酶代替荧光色素来标记抗体(或抗原)。... 2016年01月06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实验技术 免疫组化实验中加热抗原修复的方法 常用的抗原修复方法可分为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其中,化学修复方法是以酶消化方法,物理修复方法主要是热诱导的抗原决定簇修复(Heat Induced Epitope R... 2014年03月12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实验技术 免疫组化实验中抗原修复的方法 经甲醛固定的部分组织细胞,可使免疫组化标记敏感性明显降低,这是因为在甲醛固定过程中,组织中的许多氨基酸残基在分子内或分子间形成了醛键,使得不少抗原决定簇被封闭。此外... 2014年03月12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实验技术 免疫组化实验防止非特异性背景染色的方法 免疫组化染色实验过程中,非特异性染色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抗体吸附到组织切片中高度荷电的胶原和结缔组织成分上,从而出现背景着色。为了防止这种非特异性... 2014年03月11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实验技术 免疫组化实验去除内源性酶、生物素及碱性磷酸酶的方法 进行免疫组化标记实验的通常都是生物体组织,在这些组织中都含有一定量的内源性酶和内源性生物素。因此在实验的时候,应设法除去组织标本中的内源性酶、生... 2014年03月11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实验技术 酶免疫组化S-P三步法染色操作步骤 酶免疫组化S-P法(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连结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价格较低等特点,但容易出现背景染色。S-P三步法染色的主要步骤包括:石... 2014年03月10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实验技术 免疫组化实验中玻片的处理方法和切片方法 组织处理好之后,在进行切片之前还需要对玻璃片进行处理。由于检测的抗原是多种多样的,因染色操作程序复杂,时间较长,有些抗原是要进行各种抗原修复处理,如微波、高压、水溶... 2014年03月09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实验技术 免疫组化实验中组织处理的主要方法和原则 进行适当的组织处理是做好免疫组化染色的先决条件,也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内部因素,在组织细胞材料准备的过程中,不仅要求保持组织细胞形态完整,更要保持组织细胞的抗原性不受损... 2014年03月09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实验技术 免疫组化实验操作的要点及技巧 (1)固定:最好用4%的多聚甲醛固定液。对于冰冻切片,甲醛固定有时比冰冻丙酮好;但对于不同的组织和抗原,可选用不同的固定液。 有时候商品化的抗体会有比较适合而推荐的... 2014年03月08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