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免疫原性是指抗原(表位)作用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T细胞受体、B细胞受体),促使其增殖、分化,并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特异性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反应原性是指抗原能与由它刺激所产生的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一、概念
抗原是指能够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又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抗原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表位)作用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T细胞受体、B细胞受体),促使其增殖、分化,并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特异性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反应原性又称免疫反应性(immunorectivity),是指抗原能与由它刺激所产生的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二、区别
目前对抗原性(antigenicity)的概念比较混淆,一说抗原性就是指反应原性,即:
抗原性=反应原性=免疫反应性
另有说抗原性包括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即:
抗原性=免疫原性+反应原性
但基本上更多的证据是支持前者,即抗原性=反应原性。
一般来说: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同时具备抗原性(反应原性),即平常所说的完全抗原;而具有抗原性的物质不一定具有免疫原性,如半抗原。
凡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其分子量都较大,一般在1万以上,小于1万者呈弱免疫原性,低于4000者一般不具有免疫原性。许多小的免疫原性分子可激发细胞免疫,而不产生抗体。亦有大分子量物质,如明胶分子量可达10万,但因其为直链氨基酸结构,易在体内降解为低分子物质,所以呈弱免疫原性。可见免疫原性除与分子量有关外,还与其化学结构相关。